IDEAS Night #20 活動記錄:為你存在/人工智慧
這次我們邀請到台灣微軟技術傳教士上官林傑、沛博科技應用與商務開發總監林秀明,分享人工智慧的數位應用與發展連結、人工智慧在未來的智慧生活網裡如何與物聯網與機器人相互結合,以及未來發展的遠景。
這次我們邀請到台灣微軟技術傳教士上官林傑、沛博科技應用與商務開發總監林秀明,分享人工智慧的數位應用與發展連結、人工智慧在未來的智慧生活網裡如何與物聯網與機器人相互結合,以及未來發展的遠景。
雖然Apple目前似乎不打算為Mac搭配觸控螢幕系統,但從2017年全球開發商大會的內容看來,iOS和macOS合併應該只是遲早的事情。
現在兩者之間已經有一定的相似性,現在就看Apple會不會先有融合筆電和平板的產品出現。
面對Google對Android系統的免費、開放政策,微軟的Windows Phone授權商業模式原本就很難有勝算。雖然微軟做過一些努力,但並沒有成功,手機系統也從此退出市場。
然而,真正的兇手並不是Android,而是微軟自己僵硬的企業文化。
Windows XP的成功,招來駭客關注,系統弱點不斷被翻出來;另一方面,工程團隊對於系統化的更新架構和程序還來不及上手,修補弱點以及釋出更新程式的速度一直快不起來。
比爾蓋茲祭出鐵腕,痛定思痛,終於化解危機,重拾用戶信心。
任何軟體開發計畫,可能都會面臨程度不一的風險;從技術到團隊、市場,都必須正確評估,並做好因應對策。
本文作者為微軟資深開發人員,以Office 2003的開發實例,說明開發計畫的風險與因應之道。
對微軟和各大型公司來說,人才招募其實是管理階層日常工作的一部分。人才招募的風險很高,必須設法系統化地進行,在前置準備工作上面下功夫,盡可能提高人才招募的成功率。
軟體公司在開發大型計畫時,經常會由不同團隊分工合作;但某些計畫彼此高度相依,會造成困難的專案管理與品質問題。
本文作者為資深微軟開發人員,以其豐富的經驗與實例,分享他如何面對、解決這類問題,非常值得參考。
「FAAAN」這五家巨型公司,分別在不同的領域稱霸全球;再加上這些公司雄厚的技術實力與財力,以及擴張的野心,全球用戶與社會,在未來五到十年,恐怕還是難以脫離他們的勢力。
一樣米養百樣人,團隊成員人人個性不同,做事風格有異;如何減緩彼此衝突,順利完成組織交付的任務?有沒有什麼方法?
本文作者曾任職微軟,從其豐富經驗剖析微軟的做法,非常值得各界參考學習。
技術上的創新,不但會改變做事的方法與流程,在企業中更可能造成組織的變革;抗拒變革的下場往往也會是一場悲劇。
本文作者是微軟資深開發人員,以親身經歷的例子,說明破壞式創新對組織的影響,以及工作者應有的態度。
許多人覺得Office功能太多,大多數都用不到,應該要有個「精簡版」;然而微軟曾經兩次推出免費的Office精簡版,使用率卻奇差無比。
為什麼用戶不買單?如何發現問題?這段故事很值得參考。
由於市場成長,加上技術成熟,國際軟體大廠愈來愈重視產品國際化與在地化;然而市場要求不只是文字翻譯正確,功能需求也有文化之分。
跨國產品開發團隊該如何取捨?決策過程可能會有哪些看不到的陷阱?本文分享微軟案例,十分值得參考。
大型軟體的功能和用戶界面是如何決定的?在過去可能單靠PM一人拍板,現在則由軟體收集的用戶資料大數據來決定。
本文作者是曾任微軟軟體開發部門的老兵,以親身觀察與經驗,分享微軟內部如何將用戶需求轉換成軟體功能。
對有志應徵軟體開發工作的新鮮人來說,除了基本的程式寫作能力和各種必備知識外,視覺化的解題能力,也是各大軟體公司徵人時看重的能力。
本文作者是曾任微軟軟體開發部門的老兵,以親身經歷的故事,說明為何微軟十分看重視覺化解題能力。
微軟日前發表了針對Chrome OS而來、為教育市場設計的新版本「Windows 10 S」;這個「免費輕量版」肩負著什麼樣的任務?
微軟前一次的類似布局,是幾年前的Windows 8/RT,那一次又給了我們什麼前車之鑑?
Google搜尋的變化極快,不論是經常改版的搜尋界面、會即時調整升級的Penguin搜尋演算法等等,再加上RankBrain人工智慧系統,都讓SEO工作日益複雜。
本文作者將談到七個2017年你必須知道的SEO新趨勢。
有很多新一代雲端的應用的開發工作等著我們去參與;但是必須先改變研發的體質和作法,才能找到有效的途徑。
例如軟硬整合,在許多企業捨棄傳統伺服器供應商,自己開規格時,對台灣系統代工業者來說,是衝擊也是機會。
透過加速處理器來提高各種雲端應用的效能,是易學難精的關鍵技術。
為掌握這項技術與後續商機,國外許多大廠不但投入大筆資源研發,甚至來台贊助研究設備與經費;然而國內產官學界反應消極,令人感歎。
隨著AI語音助理即將普及,故意操弄資料誤導AI,使其提供有利大品牌的錯誤訊息,這樣的操作手法可能也將大行其道。
為什麼AI會遭到操弄?原因在於AI提供的資料,還是來自於人,所謂「人工智慧」,本質上還是「工人智慧」。
Mac問世距今已屆32年,雖然Apple推出了全新的Macbook Pro,但在整體PC市場持續衰退的大勢下,Mac產品線還能撐多久,是個大家都很關切的問題。
當iOS裝置勢如破竹,佔有率大增時,Mac被取代恐怕大勢已定,只是時間問題而已。